数学广角——搭配、圆的周长、分数——几分之一、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听课反思

阅读:149  2017-02-23

    2016年10月28日,我校举行小学数学优质课课堂教学竞赛。共听课6节,今年我校的数学优质课有很大的改观,本次活动反映了新课改以来,老师教学方式的多元;数学教学以生活为源泉,更重视数学本质,注重挖掘蕴涵的数学思想;重视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注重学生的认知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启发引导,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围绕数学本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参赛老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微课,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

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一、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比如:马丽萍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搭配一)》,老师创设了解开超级密码锁的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把问题置入情景中,让学生在游戏的情景中快乐的学到知识。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二、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马娜老师执教的《数图形的学问》通过自制的微课播放,放手让学生感悟知识,相互讨论,互相促进,自主探究知识。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注重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 新课改革中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并未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地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如周冬梅老师执教的《几分之一》的教学,亲自让学生动手用纸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新的分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对分数的理解。陈红芬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让学生亲自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测一测圆的周长如绕绳法、滚动法,体现化曲为直的思想,并通过亲自测一测手中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主探究出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得到圆周率,进而教学圆的周长公式,这一切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四、教师的激励到位。

在本次活动中,六位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比如:朱应庚老师执教的《6、7加法解决问题》,因为才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才两个月,80多个人,只是课堂纪律就是很头痛的问题,可朱老师能用激励的语言,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孩子们能始终跟随老师,积极的回答问题,从而完成高效的课堂。

五、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本次活动,几位教师不是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更注重了小组

合作的实效性。

1、正确处理好了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关系,也就是说独立思

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2、 小组合作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恰到好处什么时间合作学习?

必须在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时,几位教师都做到了这一点。

3、有效的小组合作,有要求,有分工,有具体的操作,有足够

的时间保证。比如:陈启贤老师执教的《多边形的面积》,在探究面

积公式推导时,陈老师组织了有效的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学习,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平移,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通过操作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小组合作学习放在知识的重点处疑难处。让

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实效。

六、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练习设计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俗话说得好

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所以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不同水平的题目,将数学思考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习者,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解决这一类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总之,本次校本教研听课活动,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感触最深的就是觉得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反思我的工作,如何用艺术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作探索,力争为丹凤小学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听课反思

师宗县丹凤完全小学   陆东英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让广大教师与时俱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2016年10月28日,我校举行了数学课堂教学竞赛,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每一堂课中要求教师们融入新的教学方式:微课这一新元素,这一天中我们总共听了6节课,每个年级一节,在整天的听课中,整体感觉获益良多,现对当天的听课情况做一些回顾:

展开全文阅读

百度百科对微课的解释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和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的个性化。

微课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以课堂为中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发挥微课的不同作用,让课内课外学习,联系更加紧密使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教学的面貌将焕然一新。

一、课前使用,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解惑者

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他们肯定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此时的微课主要是答疑解惑,为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例如:马娜老师的《数图形中的学问》老师在课开始时,用微课介绍数图形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数图形中遗漏和重复的情况,总结了具体的数图形的算术方法。陈红芬老师的《圆的周长》,老师也是在课前用微课向学生介绍了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不至于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测量时手足无措。还有马丽萍老师的《数学广角——搭配》老师也是在学生组数发生重复、遗漏现象时,用微课帮学生梳理固定十位法,再让学生自由探究固定个位法,交换位置法。

二、课中使用让微课成为学生数学思考的引导者。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课前自学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还要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周冬梅老师的《几分之一》,在新课前,老师用微课帮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中每一部分的意义,新课后,老师用一段视频广告,让学生在视频中找分数,帮助学生对之前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很有创意。

通过这几节课,我觉得自己的课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他们的课准备充分,课堂应变能力强,重点突出,难点用各种方式帮助突破,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2、收获多、收获的质量高、学习的感悟深,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3、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反思我的工作,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特别是在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通过现有的教学设施高效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作探索,力争为我校中学数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力量。

师宗县丹凤完全小学  马丽萍

上一周我们在本校听了五节非常精彩的数学课,让我感到收获很大。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仅领略了各位教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多变。下面就从一下几点谈谈本人这几节课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

一、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新课标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不能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陈老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引导到位,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周老师语言流畅,干脆利落,问题的指向性强,认识几分之一时老师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马老师课堂教学灵活,不管她的方法多样,她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他比较有经验把平时学生常出现的或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防范于未然。练习题的设计精准并体现出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对以后的教学做好了准备。这样让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三、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佩服他们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配有画面优美的课件教学。并且老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四、练习设计基础实效,新课过后的练习订正及时,这样更好的巩固新知。只有及时巩固才能更好的使学生牢记掌握所学知识。

五、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信心。

作为一名教了七年中学,刚步入小学一年的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而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我对此次学习感触颇深,认为短短的一天的时间,收获多、收获的质量高、学习的感悟深,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反思我的工作,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特别是在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通过现有的教学设施高效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作探索,力争为我校数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力量。

师宗县丹凤完全小学  姜美惠

2016年10月28日,我校举行“主题课程教学技能竞赛”。 一天总共听了6位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个性、拥有着不同教学风格的优秀老师的课,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我记忆犹新。

一、“做”数学——在探索中发现

“做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做数学”不仅是指简单的数学操作活动,而且是学习者自我探索、自我构建、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一种动态过程。

如《分数——几分之一》这节课设计非常新颖,周冬梅老师首先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视频入手,让孩子们感受熊妈妈是怎么分饼的。接着以问题为导向“熊妈妈遇到了哪些问题?”,让学生回顾并阐述熊妈妈的做法。 最后“一张饼分给两只小熊怎么分?”学生给出了类似“一半”的答案,周老师用圆片来表示,学生所指的 “一半”,在数学里面怎样把“一半”表示出来,利用孩子们对分数的认知障碍,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各部分的意义 。在学生掌握分数的组成,会判断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周老师又让学生用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创造几分之一,进一步升华了分数的概念。

在巩固练习设计上,周老师也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让学生观看精彩的小孩子分蛋糕广告视频,并说出里面出现的分数。这一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一下子沸腾了。这样,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项,变封闭为开放,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让“做数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力。当学生发现有的题目无法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时,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被激活,就在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激愤状态时,周教师又提出:“看谁的发现的多?”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沉浸在操作探究的兴奋之中,终于探索出各种的分法。

展开余文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体验算法多样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课末,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或非常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这样,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议”数学——在合作中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讨论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构建。如陈红芬老师在讲《圆的周长》的课中,让学生用小组内交流,动手测量完成 “圆周长、直径、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表,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的学习知识。这样安排,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过程中,使学生体验不同大小的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感受与同学交流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交流能力与思维能力。

三、“用”数学——在应用中拓展

《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如陈启贤老师的《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学生对公式的推到理解之后,利用丰富有趣的练习来吸引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发展

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朱老师上的是一年级《6和7解决问题(加法)》,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好动,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课堂纪律上面就多花了些功夫,随时提醒 “坐正”、“看老师”……

五、多维感官体验,实现动态课堂

所有的老师都运用了课件,用了视频和音频,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其学习兴趣的作用。这说明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听了这几堂课,我最大的一点体会就是:日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备课,决定课的质量。就是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而言,我觉得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课,费心费力地备课时不可或缺的。教师不是旁人眼中的日复一日重复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职业。要你自己愿意去钻研思考,发挥自己的智慧,不满足,愿意去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不断去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课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把自己的每一节课打造成优质课。见贤思齐 ,反思不足,努力学习,完善自我,我需要加油!

师宗县丹凤完全小学  蔡琼

本次开赛6节课,其中《搭配》、《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几分之一》、《圆的周长》这4节课都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如:《搭配》 整节课始终用创设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积极性。首先由“密码门”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二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过渡到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见面握手”和“服装搭配”。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所以,教师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汇报的时候,剪拼的方法有好多种,在这时,我及时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沿高剪开?”引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接着我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教师本着“重基础、验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设计时,注意选则合作的时机与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关键点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我选择了让学生同桌合作;在解决重难点时,教师选择了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尽量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领悟新知。

这4节课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悟协调合作,既让学生感悟了新知,又体验到了成功,获取了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实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

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1)每个教师提的问题,都要好好组织语言,说的话要接地气,让学生听得懂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出示了两种方法后,师马上肯定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教师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3)数学实践活动中,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

(4)教学发现,练习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不宜拔高,基本练习应以巩固为主。

(5)在个人素质方面语言要精炼,评价要更有技巧,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评价,要善于学会、应用。

文章越改越精彩,一节好课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在课堂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改进,才能成为一堂真正的好课。

师宗县丹凤完全小学  余建忠

我在观课后有以下一些收获: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创设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故事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问题情境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本次课堂教学竞赛中,老师们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如:马丽萍老师教学的《观察物体》一课——假想参观游乐园、从正面、侧面、后面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在探究新知时,她选择课本上的主题图――-就是大熊猫作为学生的观察物,特别是为了有利于学生交流观察大熊猫后的体会,我让同学分成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创设情景,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动口的能力,学生能更有兴趣地参与,也更方便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从而获得真感知和学习经验,也能突破了传统的程序化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特别要求:“数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呢?我设计了定位观察、换位观察和交流观察等几个环节,这样,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感受。学生在不断地观察、体验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在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中,感受数学、经历数学,学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体验。

3、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练习设计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交流感知、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如:议一议,走一走等活动中充分进行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设计了四个闯关练习,以课件形式送出奖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余文

本节课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我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对某些教学目标的贯彻与实施还不够,像针对“通过体验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上应再设计一些活动或练习来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老师提问时还需更严谨,注意技巧,我在上完课后专门对课堂提问进行了反思,我查找到有关资料,它们对课堂提问阐述了六大特性:也就是提问的指向性、提问的思考性、提问的灵活性、提问的开放性、提问的巧妙性和提问的逻辑性。上课时我的提问开放性太强,指向性不够,目标欠明确,所以学生回答时比较混乱,我想,如何处理好提问的开放性和指向性的关系,如何在提问时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等等,对于这些课堂提问的技巧还需不断同老师们一起认真思考与探索。

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需要通过动手来提高学习兴趣,巩固学习的只是。在本节课学生交流讨论的环节如果教师通过卡片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动手连线等活动的话就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就更加深刻。

三、在巩固练习的第二个闯关练习中,我忽视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的特点。在课堂上我出示茶壶这个具体实物让学生观察时,由于教师操作不到位,以至于没有达到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来加强自己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不断积累教学实际操作的经验。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师宗县丹凤完全小学   姜丽华

10月28日我校举行“主题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借助这个机会我有幸聆听了六节精彩的数学课。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仅领略了各位教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多变。下面就这次听课谈谈我的收获以及一些思考。

收获:

一、上课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比如周老师讲的《几分之一》就体现了这一点。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

二、课前准备过程很有特点,每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学,陈老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引导到位,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周老师语言流畅,干脆利落,问题的指向性强,认识几分之一时老师先观看视频然后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三、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比如马老师的《数学广角》真实的体现了着一点。老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四、练习设计基础实效,新课过后的练习订正及时,这样更好的巩固新知。只有及时巩固才能更好的使学生牢记掌握所学知识。

五、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信心。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这次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对我以后的教学帮助很大,我的课堂教学需要改善的还很多。所以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设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探索,思考中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加强自己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既能做到简洁干脆,又能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总之,此次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学习的美好,由衷地爱上学习,爱上数学,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的心愿。

师宗县丹凤完全小学  郭小加

在紧张忙碌的教学活动中,我校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竞赛。2016年10月28日的数学课堂教学竞赛,教师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给听课教师奉献了一顿课堂教学盛宴。我从这次课堂教学中学到了不少经验,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我结合自身教学不断反思,以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素养不断提高。

一、教师对多媒体使用熟练,对教学辅助作用明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参赛教师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如马丽萍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搭配)》,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闯关游戏中,每一次闯关成功便收获一个知识点。另外,多媒体的形象展示让学生更易理解复杂繁琐的变换搭配。马娜老师执教的《数图形的学问》,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各种复杂图形的数数变得通俗易懂,课堂也由此变为高效大容量的课堂。

二、教师的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教师的激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不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周冬梅教师执教的《几分之一》,学生在她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自然形成了平均分的意识及分数的意义,通过自己创造一个分数让几分之一得到升华。陈红芬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最后总结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倍数关系,为今后的公式应用打下基础。

三、教学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陈启贤老师执教的《多边形的面积》一课,老师让学生与生活中的实际图形结合在一起,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从而体会出知识间紧密联系,并且在教学时渗透数学上的重要思想——转化思想,这对今后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会有很大帮助。朱应庚老师执教的《6、7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针对一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堂问题,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让学生得到了发展。

总之,这次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学校和授课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

上一篇: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 下一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