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初步知识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阅读:187  2016-11-15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一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抽象的数学不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学科。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性质是直观集合,也就是实验几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己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教,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学生一旦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够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力求探究其中的奥秘,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带着一个大萝卜和一把刀进入了教室,学生都感到十分好奇。这时,教师开始切削萝卜,第一刀削出一个面,让学生仔细观察,理解解面的名称以及特点;然后垂直这个面削出第刀,又让学生观察、分析,学习有关棱的知识,然后垂直这个面接着垂直这两个面又削出第三刀,削出一个尖尖的顶点,这时学生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教师因势利导地启发:“一刀削出面,二刀削出棱,三刀削出顶点,如果用刀垂直各个面继续削下去,又会出现什么呢?”这时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仔细观察老师削萝卜的情况,当老师削到第六刀,一个具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的长方体赫然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观察得很清楚,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出长放体的特征,通过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脑思考,学会知识,培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明确操作目的,加强操作指导

小学生的注意往往是无意注意,并且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在操作的时候容易比较冲动地由着自己的兴致而随意摆弄学具。因此,操作前教师一定要用简洁明白的语言,向学生讲清楚操作的目的,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按照教学目标精心地组织儿童进行操作,指导操作的方法,确定操作的步骤,使他们的操作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从而使操作活动有序展开,提高动手操作活动的实效性。

三、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通过对几何图形基础知识的教学,促使学生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集合初步知识的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的理解,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是离开了这些形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的反映。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因此,我们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动手操作活动,然后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来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1、实验概念教学。几何形体概念需要理解它的本质属性,仅仅靠教师的演示、讲解,学生听讲、口述,是比较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的。我们要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和理解概念,及时引导学生比较操作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它们的本质。如教学“体积”概念时,首先让学生理解“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这句话的含义,才能理解体积的概念。为此,我们可以设计实验由学生去探索,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后。提出“水为什么会上升”的问题,初步理解“空间”的概念,然后进一步设问问:“到底是因为石头有重量还是因为占有空间才使水面上升?别的物体也占有空间吗?”接着,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他们的发现,并要求在实验中紧紧围绕着“你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什么?”有针对性地操作、探索。最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继续追问:“如果杯中的水,变成固体的沙子,同样把石头放进沙子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纷纷代表小组发表意见,并结合实例说明物体占有的空间有大小的分别,从而理解“体积”的概念。

2、公式推导教学。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做学习的主人,教学还利用学具,让学生和具体材料接触,进而去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如在推倒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可以安排全体学生四人为一组分别承担组织、拼搭、记录、汇报的任务进行如下操作活动:把 12个棱长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能拼几种就拼几种。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汇报。学生每汇报一种拼法,教师利用电脑屏幕显示一次,同时板书长、宽、高的长度。当学生看见自己拼搭的长方体在屏幕上显示时,兴奋不已,纷纷举手要求汇报,课题气氛异常活跃。最后的显示、板书如下: 

长方体的体积

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12立方厘米

12厘米

1厘米

1厘米

12立方厘米

6厘米

2厘米

1厘米

12立方厘米

4厘米

3厘米

1厘米

这时,教师结合图形和板书,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对比、分析、归纳、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再乘高。这一设计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叙述,解决了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学生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3、概念巩固练习。以长方体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用火柴盒作为教具,按不同的方位进行摆放,由学生指出各种位置时的长、宽和高。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注意点。

1、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离不开适当的学具。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选择、准备合适的学具。

2、运用实物、学具、教具等进行实验操作,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述,积累表象,并加以抽象概括,突出本质,形成概念。

3、教师必须正确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用正确和严密的语言加以表述,注意日常生活中术语对科学概念的负面影响,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4、在学生操作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有条不紊的学习习惯和爱惜学具的品质。

上一篇:《“小数乘法”巩固性练习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四年级) 下一篇:田忌赛马 优质课教学设计(四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